
(主讲人:郭闽红老师)
一、孩子们的身心特点——稚阳之体
古代医家把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称之为“纯阳”。“纯阳”的理论,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阳充阴长的过程,有如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
小儿疾病主要表现在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疾病的病因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主要有:疠气、内伤饮食、胎产损伤、禀赋因素四个方面,其中胎产损伤为小儿所特有。小儿疾病的发生,一是机体正气不足,二是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所致。总的来说,小儿易患外感疾病及脾胃疾病。

(现场学员)
二、孩子们生病的前兆——如何尽快发现孩子们的身体变化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观察孩子们的身体变化。主要以望诊和问诊为主。
望诊内容:
视“精明”:如果小孩子精气充盛的话两眼便会神光充沛,反之则会呆滞无神。
观体态:形体强弱与五脏盛衰一致,可以通过观察小孩子的肌肉、步态等来判别小孩子的身体变化。
察面色:“赤者热也”、“黄者脾怯”、“青者惊风”、“既白神怯”、“黑者肾虚”。
问诊内容:
大便:色赤、黑,为热毒内盛,肠络受伤;色白乃胃寒;色青为大肠虚冷;洞利不止为脾虚气困;泻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扭撮,乳食减少,为暴伤乳哺,冷热兼杂,络脉受伤等。
小便:宋代儿科医学家钱乙指出其色赤黄或血尿,为内热伤络;色如“屋尘色”,则见于黄疽。
附:儿童中医体检表
三、常见疾病我们怎么应对?——有些小问题父母就是医生
除先天禀赋不足和新生儿特有的疾病外,孩子对于疾病的病原抵抗力也差,再加上对寒热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外容易为六淫所侵,内容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孩子的外感时病和脾肺疾病非常多见。
▲感冒发热
小儿容易感冒,与小儿机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因素有关。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快,因此对儿童感冒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细心观察病情,不能疏忽大意。
若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持续高热不退>39摄氏度。
精神差,出现嗜睡或惊厥。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若小儿感冒很轻,仅仅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呕吐、腹泻等而且精神很好,家长没必要一定到医院就医。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如何鉴别孩子感冒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的呢?最直观的方法,观察孩子的咽腔与舌质。若咽腔,舌质发红则为风热,反之则为风寒。

(现场学员)
小儿感冒单方
1.生姜5-10片,红糖适量,水煎或开水泡服,治疗风寒感冒。
2.豆豉15g,葱白1寸,生姜3片。水煎热服,避风取暖微汗,治疗风寒感冒。
3.银翘解毒颗粒,每服半包,一日三次治疗风热感冒
▲咳嗽
一般来讲:咳嗽是一种自卫的反射,对身体是有利的,我们不应该制止它。但如果有异物咯在气管中,如花生、硬币、钮扣等,孩子突然出现剧烈的咳嗽并出现呼吸困难。伴有高热、呼吸困难等。这种情况是需要及时就医诊治的。
因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而外感咳嗽又分寒咳、热咳、燥咳等,区别起来比较复杂。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咽腔、舌质、舌苔和痰。若咽腔不红,舌质白,舌苔白,痰白则为寒咳;咽腔红,舌质红,舌苔黄,痰稠或粘则为热咳;燥咳则是干咳无痰。
咳嗽食疗方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几种食疗方法:
风寒咳嗽:
1.生姜+红糖+大蒜,小火煮5-10分钟即可。(大蒜要3-5瓣即可)
2.蒸大蒜水:取3-5瓣大蒜,拍碎,放入碗中,加水半碗,放少许冰糖,在碗上加盖。放碗中蒸20分钟即可,放温后再让孩子喝(大蒜性温,入肺胃)
3.梨+花椒+冰糖:梨一个,横切去核,放20粒花椒,2块冰糖,把梨合上,放碗里上锅蒸半小时。
风热咳嗽:
1.梨+冰糖+川贝
梨一个,冰糖2-3块,
川贝5-6粒(碎)
2.煮萝卜水
燥咳:
梨+蜂蜜+川贝
内伤咳嗽:是指那些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这类患儿的胃口差,没有食欲,应调脾胃)
1.山药粥
2.红枣+白果:红枣3粒、白果3粒
3.八仙膏
▲腹泻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小儿腹泻分为伤食泻、脾虚泻、热泻、寒泻。家长朋友对以上腹泻如何区别呢?教给大家最简单的方法:
1.伤食泻的患儿,敲敲小儿腹部,若腹部胀气,
大便臭就是伤食泻。
2.若小儿拉的大便粘腻,肛周红肿,而且是暴泻,多是热泻。
3.若小儿腹中鸣,粪便清稀,有风沫,多是寒泻。
4.若食后即泻,大便溏,面黄腹胀,多是脾虚泻。
腹泻食疗方
1.干姜3克,切碎炒黑研末,淀粉3克炒黑研末,拌匀,用时加少许白糖冲服,分两次用,一天一次。
2.银杏叶100克,鬼针草30克,水煎熏洗双足,治秋泻。
3.吴茱萸15克,白胡椒30克,共为细末,每次3-5克,热醋调敷脐中,治疗脾虚泻、寒泻。
4.小儿推拿、捏脊疗法对小儿腹泻疗效甚好,但一定要找有经验的推拿师。

(文脉堂医师现场演示小儿推拿)
讲座结束后,文脉堂的医师在现场为各位来宾把脉义诊。

(现场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