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在结束了在韶关南华寺的采访之后,《又果老和尚传》编写组在汕尾云台禅寺主持新明大和尚的带领下,驱车200多公里,来到又果老和尚生前承接的西樵山宝峰寺采访。从新明大和尚的师兄、宝峰寺方丈新军大和尚那里得知了许多老和尚与他之间感人的故事。
西樵山宝峰寺是佛山著名寺院,具体何时兴建已不可考,历代不断重建,到明朝成化年间已经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明嘉靖年间,由于各种原因,寺院逐渐废弃。
2007年中,宝峰寺重建竣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为让古刹再现当年盛景,宝峰寺向国内各大丛林恭迎高僧大德驻锡。经多方努力,数次恭请,众望所归,虚云老和尚戒子、曾在韶关南华寺苦修三十多年的广州光孝寺座元、曹洞宗第五十一代法嗣、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又果老和尚欣然应允,担任宝峰寺方丈。
又果老和尚作为宝峰寺自明代嘉靖年间至今近五百年来的首任方丈,不啻于宝峰寺的开山祖师。又果老和尚接手宝峰寺后,即将寺务交由爱徒新军法师管理。2009年,老和尚圆寂于另一处由他开创的寺院——汕尾云台禅寺。新军法师感念师恩,从云台禅寺请回老和尚部分舍利,起塔供奉,并将老和尚的画像列在丈室正中供奉,将其遗物细心保管。
编写组一行人在宝峰寺方丈室拜访了新军大和尚。在新军、新明两位法兄弟互相问候之后,编写组请新军大和尚介绍他与老和尚之间的师徒缘分,大和尚沉思片刻,为我们讲起了他与老和尚的故事: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佛教刚刚从奄奄一息中缓过气来,很多寺院的佛教传统、制度规约都还没有恢复起来,特别是缺乏有经验的老和尚。已在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的少年沙弥新军,不甘心在少林寺每天踢腿练功的生活。渴求佛法的他,听说广东韶关丹霞山有一座别传寺,那里有一位高僧本焕长老,年高德劭,是虚云老和尚的弟子,于是只身南下想前往丹霞山。他从河南坐火车一路到了韶关站。出站的时候,天降瓢泼大雨,一时间没了去处。问当地人附近还有寺院没有,有人给介绍说曲江县有座南华寺,那里有几十位僧人。于是新军赶赴南华寺挂单。他到达客堂的时候,正遇到又果老和尚在写书法,当即就磕了三个头请求挂单。老和尚问了他的来历,立即呵斥他小小年纪到处乱跑。新军说明南下求法之意,老和尚才允许他暂时挂单几天。之后的日子里,新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通过了又果老和尚的重重考验,终于蒙其纳为法子。后来,又果老和尚又让新军参加佛学院考试,考入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深造。毕业后,新军又回到老和尚身边,做为侍者,贴身跟随老和尚修行。经过又果老和尚多年苦心栽培,逐步成长为住持一方的大和尚。
新军大和尚说,在八十年代,佛教刚刚恢复,佛教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的地步。又果老和尚对青年僧才的培养非常的重视,在南华寺以身作则,协助方丈惟因老和尚贯彻各项规约制度,南华寺上下都对他十分敬畏。他由于年少调皮,屡屡闯祸,经常被又果老和尚痛加责罚。但是往往打着打着,老和尚也心疼得哭了,师徒哭声汇成一片。虽然又果老和尚对新军严格要求,但是对徒弟在学习方面却是用各种方法予以鼓励。为了促进调皮好动的新军学习佛法和各种佛门仪轨、法器,老和尚采取了“学会了有奖”的做法,经常买些小礼物予以激励。这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做法,在当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又果老和尚对徒弟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新军在去南京栖霞山佛学院读书期间,老和尚自己省吃俭用,每月都按时给新军寄去充足的生活费。
新军大和尚又回忆,当年又果老和尚被本焕长老请至广州光孝寺后,南华寺方丈惟因老和尚重病期间多次写信、派人迎请他回南华寺主持寺务,欲以方丈之职相托。但又果法师不慕名利,也觉得南华寺已有合适人选,婉拒了惟因老和尚的邀请。
新军大和尚也提到了一些他与师父在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和对话,令人联想起那些古代的禅门公案······
随后,新军大和尚带领一行人进入老和尚当年住过的房间,大家发现老和尚的衣物、被褥、枕头都得到了精心保管,再次被新军大和尚与又果老和尚的师徒之情所感动。
新军大和尚还向大家介绍了西樵山宝峰寺这些年来所作的一系列佛教文化推广活动,如两年一度的“观音文化节”,与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合作出版书籍《人人都做观世音》等。大和尚还就《又果老和尚传》的编写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表示将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一批又果老和尚的珍贵照片,希望编写组能将本书写成精品,让社会大众了解老和尚不平凡的一生。
最后,一行人在新军大和尚的带领下,参礼了又果老和尚舍利塔,圆满结束了这次采访任务。
又果老和尚传》编写组由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与汕尾云台禅寺合作组成,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当年与又果老和尚熟悉的人士,尽可能地还原他平凡而伟大地一生,给后世树立榜样,同时也希望通过本书向社会推广优秀的禅宗文化。本书预计于2019年底、又果老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首发。关于本书编写的后续情况,禅宗文化公众号将在第一时间为您报道,敬请关注。 |